伊人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最新章节-免费观看一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-中文字幕亚洲一区高清在线a-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一区二区大全

重慶出臺海綿城市規劃主城七成降雨就地消納利用

海綿城市

    有著“山水之城”之稱的重慶,將綜合采用“凈、蓄、滯、滲、用、排”等措施,將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重慶晚報記者昨日從市規劃局獲悉,最新制定的《重慶市海綿城市規劃與設計導則》,將在主城5473平方公里內構建四大海綿功能區,把主城建設成“具有山地特色的立體海綿城市”。海綿城市規劃通過審議 何謂海綿城市?簡單來說,海綿的功用就是既能吸水又能擠水,而海綿城市與此類似,大雨洪水來了接得住,天干地旱時候能“擠”出水來用。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首次提出要建設自然積存、自然滲透、自然凈化的“海綿城市”,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建設海綿城市。為此,按照市政府有關安排,市規劃局會同市建委開展了《重慶市主城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》編制工作。

    編制過程中,聽取了主城各區和市級有關部門的意見,提交市規委會專家委員會進行了咨詢,并向住建部作了專題匯報,2017年1月6日通過市規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,2017年3月20日通過市政府第159次常務會議審議。70%降雨就地消納利用 規劃總結了重慶主城區山水生態空間足、雨急坡陡徑流快、土薄高濕持水難的海綿城市自然特征。綜合考慮自然特征、環境容量、建設投資及政策要求,提出主城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確定為不低于70%,徑流污染物削減率不低于50%的目標。規劃遵循“因地制宜、突出特色、生態優先、趨利避害、經濟合理、統籌協調、流域管理、長效保障”的原則,結合重慶自然特征,綜合采用“凈、蓄、滯、滲、用、排”等措施,將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,將建設“具有山地特色的立體海綿城市”,實現“水體不黑臭、小雨不積水、大雨不內澇、熱島有緩解”。

    規劃將主城區劃分為80個流域排水分區。綜合考慮各分區水體水質、建成區比例、合流制管網比例、內澇比例等因素,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指標分解至各流域排水分區。

    近期重點建設200平方公里 規劃利用徑流通道串聯山系、水系、綠系,形成重慶特有的海綿城市空間格局。將主城區劃分為海綿涵養區、海綿緩沖區、海綿提升區和海綿修復區四個海綿功能區,分別提出管控指引。其中海綿涵養區規劃共計2578平方公里,占主城面積的47%,主要包括四山即縉云山山脈、中梁山山脈、銅鑼山山脈、明月山山脈,以及連片山體和城中山體,主要功能是水源涵養,措施主要是打造陂塘系統和生態恢復。

    海綿緩沖區共計1670平方公里,占比30.50%,主要是除山體之外的非城鎮建設用地,將通過構建農田林網、調蓄塘起到調蓄和緩沖的作用。海綿提升區主要是主城594平方公里的未建區域,占比約10.80%。目前631平方公里的現狀建設用地,則被規劃為海綿修復區,主要通過修復渠化河岸、改造下墊面等措施進行生態功能的修復。

    規劃結合次級河流整治、黑臭水體治理、建成區改造、新區建設和重點建設項目,劃定海綿城市近期重點建設區域面積200平方公里。